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。
古詩原文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憶江南?江南好》
江南好,風景舊曾諳。
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。能不憶江南?
譯文翻譯
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,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。春天到來時,太陽從江面升起,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,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。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?
注釋解釋
憶江南:唐教坊曲名。作者題下自注說:“此曲亦名‘謝秋娘’,每首五句。”按《樂府詩集》:“‘憶江南’一名‘望江南’,因白氏詞,后遂改名‘江南好’。”至晚唐、五代成為詞牌名。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。
諳(ān):熟悉。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。
江花:江邊的花朵。一說指江中的浪花。紅勝火:顏色鮮紅勝過火焰。
綠如藍:綠得比藍還要綠。如,用法猶“于”,有勝過的意思。藍,藍草,其葉可制青綠染料。
詩文賞析
曾經(jīng)擔任杭州刺史,在杭州呆了兩年,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,任期也一年有余。在他的青年時期,曾漫游江南,旅居蘇杭,應該說,他對江南有著相當?shù)牧私猓蚀私显谒男哪恐辛粲猩羁逃∠蟆.斔虿⌒度翁K州刺史,回到洛陽后十二年,他六十七歲時,寫下了這三首,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。
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,實屬不易,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。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“花”、“鶯”著手,而是別出心裁地從“江”為中心下筆,又通過“紅勝火”和“綠如藍”,異色相襯,展現(xiàn)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。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,在大詩人的詩里常常可見,如“兩個黃鸝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”、“江碧鳥逾白,山青花欲燃”,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,使詩意明麗如。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,從他的詩里也可見端倪,“夕照紅于燒,晴空碧勝藍”、“春草綠時連夢澤,夕波紅處近長安”、“綠浪東西南北水,紅欄三百九十橋”。因而江南的春色,在白居易的筆下,從初日,江花,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,又因烘染、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人們想象中的圖畫,色彩絢麗耀眼,層次豐富,幾乎無需更多聯(lián)想,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。
此詞寫江南春色,首句“江南好”,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“好”字,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,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。同時,唯因“好”之已甚,方能“憶”之不休,因此,此句又已暗逗結句“能不憶江南”,并與之相關闔。次句“風景舊曾諳”,點明江南風景之“好”,并非得之傳聞,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。這就既落實了“好”字,又照應了“憶”字,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。三、四兩句對江南之“好”進行形象化的演繹,突出渲染江花、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,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。其中,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,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,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。篇末,以“能不憶江南”收束全詞,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,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,把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。
本文鏈接:http://m.svtrjb.com/v-24-2744.html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。
相關文章:
《天凈沙?秋思》原文、注釋及賞析07-20
自我介紹簡單大方 學生簡單大方的自我介紹優(yōu)秀12-24
圣誕節(jié)手抄報12-23
寒露的手抄報內(nèi)容11-09
八年級英語備課組月考分析和期中復習計劃10-26
贊美醫(yī)院的話語11-27
幼兒園元旦主題活動方案05-08
學生會工作計劃演講稿01-22
英語課前演講稿初一學生01-07
元旦的邀請函11-22
《飄》讀書心得1000字11-13
銀行實習心得體會09-29
二年級比喻句和擬人句示例01-12
歡度元旦作文100字11-29
自從有了它作文800字08-03
民俗的作文07-23
2025上半年云南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準考證打印入口(已開通)05-15
越南語專業(yè)學什么11-28
廣西有哪些醫(yī)學院校?10-08
最新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01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