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道
“我經歷了膠片年代,也經歷了數字化轉型的年代,現在我跟大家一樣,正在見證著智能化轉型給視聽藝術帶來重塑的一個過程。”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副會長、鼎盛佳和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升在影視后期深耕了30多年。
6月20日,作為來自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的代表,張升走上國新辦發布臺,圍繞“牢記廣電初心使命 用心服務人民群眾”與中外記者交流,并回答了海報新聞記者的提問。
張升回憶說,自己最早入行的時候還是膠片拍攝,那時候的工藝非常復雜,當他第一次使用數字攝影機的時候,就有一個回放功能令人興奮。因為即時地就能看到剛剛拍攝的素材。之前的膠片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沖洗過程才能看到樣片,在張升看來,這就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進步。
“前幾年,我帶著我的團隊深度研究探索了虛擬拍攝的應用,在虛擬拍攝項目的現場,我們搭建了一個600平米的LED屏,當我們把浩瀚的星空、航天飛船等等虛擬場景投放在LED屏上的時候,把真正的美術不能搭建的場景還原成即時可視化的場景,現場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很震驚,也很感嘆。”張升表示,就是技術帶給藝術的想象力已經突破了物理限制。所以,這也是技術的進步給大家帶來的創作空間的拓展。
最近,AIGC的不斷涌現和不斷更迭,張升與團隊也開始著手研發自己的AI工具,在很多熱播劇的后期也用到團隊部署的AI專項模型、工作流,獲得了很高的效率和很高的質量。他與同事們也從后期制作時依賴使用技術工具,逐漸過渡到自創技術工具。
張升特別提到,大家都能感受到網絡視聽新業態的蓬勃發展,尤其是微短劇。當前,微短劇的用戶已經超過6億,這意味著每兩個網民就有一個在追微短劇。可喜的是,現在微短劇一步步走向精品化。
張升此前接了短劇《獅城山海》,在制作過程中因為篇幅限制,要遵循敘事策略和整體市場邏輯,在剪輯過程中要濃縮信息,強情節進入,快節奏推進,盡量避免長鏡頭和多線敘事的氛圍構架。在后期的特效和調色上,還用了電影流程和電影級別的制作。在音頻制作過程中,大量應用了AI技術還原當時南洋的陰濕潮熱、多蟲的環境,高效高質完成了這件事。
“所以,對于我們后期來說,在短劇和微短劇的制作過程中,一定要找到效率和質量之間的平衡,適應多方位和多元化的需求。希望我們利用技術的支撐,帶動短劇和微短劇的高品質發展。”張升告訴海報新聞記者,“我滿懷信心期待,我們后期包括整個視聽行業插上自主研發的翅膀,用中國技術講中國故事的美好前景。”
本文鏈接:http://m.svtrjb.com/v-146-2274.html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答海報新聞:利用技術支撐帶動短劇高品質發展
相關文章:
從鏈群聚勢到民生提質——渭南高質量發展的“速度”與“溫度”06-27
國人還是有錢!iPhone 16系列國內新銷量曝光:Pro系列輕松千萬06-23
英文好句子摘抄簡短09-13
新員工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01-14
銷售工作總結09-23
大學生棋藝比賽策劃書11-27
公司車輛違章處理委托書11-02
美術教師心得體會06-02
教學心得: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03-10
大賽邀請函11-30
水資源實習心得體會08-30
描寫春節的作文04-21
迎新春送春聯活動方案01-07
長城世界遺產作文11-14
難忘的瞬間初中作文700字10-12
湖北恩施學院考研名單有哪些12-25
2024年四川遂寧高級經濟師證書現場領取時間:周一至周五09-23
清明節手抄報簡單一點04-07